【經濟日報╱洪雅齡(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秘書長) 】

全球金融危機打破了一切界限,零售及餐飲業面臨來勢兇猛的跨業態業種競爭風潮,早餐店最大的競爭者可能是便利商店,玩具店最大競爭者可能是量販業者,跨區隔的經營競爭快速多變,企業應儘早思考如何靈活應變。

零售通路巨人統一超商強力廣宣訴求39元早餐組合,這股強風橫掃早餐業、速食業,甚至是傳統小店,跨業態競爭壓力嚴重考驗多數業者。一位連鎖業顧問說,當巨人出手的時候,只能閃開,絕不能正面迎擊,要積極尋找差異化及思索自我的核心競爭力,因好的商品及服務還是有利潤及生存空間。

金融危機造成全美餐飲業營業額衰退,根據外電報導指出,全美餐飲業已經連續10個月同店銷售額衰退,連續19個月食客人數降低。為提高營收,所有的餐飲連鎖店都推出和當初創辦原則完全相反的餐飲。

業者認為,推出和原本大不相同的食品,可以讓不愛原來食品的客戶改變主意,並吸引一群各有不同喜好的人,能夠同時享用各自喜愛的餐飲,以增加來客率。

在美國,肯德基炸雞今年忙著賣不炸的烤雞;必勝客披薩店努力推銷的不是披薩,而是其他義式麵食,送貨到府;麥當勞則主打名家咖啡;星巴克咖啡則忙著推出三明治等價值餐。

台灣餐飲業也面臨營收持續下滑壓力,跨業競爭迎面而來,商品促銷訴求迴異以往。肯德基或三商巧福都推出中式的粥類早餐;百貨業也推出超值便當,SOGO忠孝館推出名廚123元便當,而新光三越美食節也祭出百元便當,南西店也加碼推出39元早餐;統一星巴克看準端午節積極推出星冰粽禮盒。

國際知名趨勢大師大前研一在「再起動」書中提到,企業若「向內、向下、向後」看,絕對會讓自己陷入衰退的危機,若只是稍加改良商品,也於事無補,想在既有市場中生存,就得提出相當創新的企劃,生產高附加價值的商品。企業能否挑戰「向外、向上、向前」,將決定企業的命運。

連鎖企業面臨跨區隔的商機,也要有再起動的企圖心及競爭力,只是跨市場區隔的經營策略要成功,一定要有明確的企業定位及優勢的核心能力,否則可能淪為創新而創新,忽略原有特色及定位,反而提高企業經營風險。

求新求變有商機,也可能有危機,一成不變也許保住基本盤,但可能逐漸失去生存的動能,面對排山倒海的跨業競爭,企業實應擁有人才及知識才能因應變局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物品牌演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